新闻中心

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目标均超额完成 蓝天保卫战 还得接力干

  • 分类: 行业新闻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4-29 10:2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2019—2020年秋冬季 ,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三大重点区域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 ,要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 、动态化治理 ,才能挖掘更多减排潜力 。  回顾2019—2020年秋冬季 ,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人实打实的感受,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 。  近日 ,生态环境部通报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均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降幅 、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不过 ,依然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山西运城市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  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 ,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  秋冬季正是PM2.5浓度易升高 、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时段 。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 ,2019年10月—2020年3月 ,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  分区域来看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 ,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6.4% ;发生重污染60天次 ,同比减少5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次之 ,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3.6% ;发生重污染395天次,同比下降36.2%。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1.4%;发生重污染152天次 ,同比下降34.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 ,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目标 ,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4% 、2%和3% ,以及重污染天数分别同比减少6% 、2%和3%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 。蓝天保卫战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值得欣慰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一方面 ,优异的成绩和“人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大气十条”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中央到地方 、各地区各部门 ,在控煤 、治污 、管车、降尘等领域都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 ,久久为功 ,“人努力”的作用要充分肯定 。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个秋冬季受疫情影响 ,一些领域工业生产强度明显降低,机动车行驶明显减少 ,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这并非常态化情况 。”马军说 ,春节期间北方地区遭遇多次重污染天气,这提醒澳门所有的游戏 ,蓝天保卫战任重道远 ,还远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  80个城市中 ,只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三大重点区域80个城市中 ,多数城市完成了各自空气质量改善目标,7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 ,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要求。  分区域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为47微克/立方米 ,浓度最高的城市是河南安阳市 ,达到94微克/立方米 ,比北京高出了1倍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山西阳泉市 ,仅为3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安阳达到33天 。  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浙江舟山市 ,为19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安徽亳州市为73微克/立方米 。21个城市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安徽淮北市 ,达9天。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山西吕梁市,为45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是陕西咸阳市、山西运城市(并列) ,为84微克/立方米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吕梁 ,为1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咸阳 ,达到26天 。  看空气质量改善幅度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 ,河北保定市改善最明显 ,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 ,同比下降25% ;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  在长三角地区 ,浙江绍兴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 ,同比下降28.6% ;江苏徐州市和安徽亳州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 ,降幅最大 。  在汾渭平原 ,山西吕梁市和河南洛阳市改善明显 ,吕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 ,洛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 。  运城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空气质量甚至发生恶化——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 ,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  “客观说 ,现在的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明显呈现影响范围变小 、积累时间变长 、持续时间变短 、峰值浓度变低 、污染程度变轻的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 ,不过受特别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后 ,仍然会出现重污染天气 ;总排放量有所降低 ,但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数几个城市积聚 ,使这几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承载量远超环境容量 ,就会发生重污染。  “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既是一个城市的问题 ,很多时候也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 。”马军说 ,拿运城来说 ,一方面 ,运城工业结构比较重 ,燃煤量比较大 ,排放强度高 ,自身需要去努力、去改善 ,另一方面汾渭平原区域内存在污染传输 ,各个城市也会互相影响 ,区域内各城市要有“一盘棋”意识 ,必须坚持联防联控联治。  未来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和动态化治理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 。这场战役该怎么继续打?  “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未来必须实施差异化治理 、精细化治理和动态化治理 。”贺克斌表示 ,各城市产业结构、排放源组成 、大气污染来源各有差异 ,应针对各城市的达标差距,制定城市差异化的减排目标 。  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专家担心一些地方可能出现监管“开口子”的问题。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坚决反对“一刀切”,实施差异化管控 。“差别化管控的本意 ,是防止简单粗暴一刀切 ,让环境保护表现好的企业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马军表示 ,一些地方借此希望放松环境监管 ,出台所谓免于处罚的规定 ,为一些超标违规“开口子”,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 。  “环境监管当然要避免‘一刀切’ ,但该监测的、该监管的,还是应该依据相应法规去做 ,决不能放松 。”马军说,实际上优胜劣汰并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反而会把市场机会交给有意愿 、有能力履行好环境责任的企业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行政手段之外 ,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等市场手段在推动节能减排上大有可为 。“最近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开启全国试点 ,借助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蔚蓝地图数据 ,强化贷前环境审核和贷中 、贷后的长效监控 。”马军说 ,目前 ,蔚蓝地图数据已通过不同方式签约服务于十多家金融机构 。  蓝天保卫战起到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 ,在能源 、产业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 ,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仍有待释放 。  “转变发展方式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马军建议 ,要在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 ,继续推动调整能源 、产业和交通运输的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释放减排潜力 。  专家表示 ,大气污染防治就像治疗慢性病 ,病因是长年积累导致;治病也如剥丝抽茧般需要耐心和毅力 ,没有所谓的“特效药” ,持之以恒地推进能源、产业 、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 ,久久为功 ,才能迎来更多蓝天 。

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目标均超额完成 蓝天保卫战 还得接力干

【概要描述】 2019—2020年秋冬季 ,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三大重点区域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 。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 ,要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动态化治理,才能挖掘更多减排潜力。  回顾2019—2020年秋冬季,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人实打实的感受 ,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 。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均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降幅 、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不过 ,依然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山西运城市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 ,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  秋冬季正是PM2.5浓度易升高、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时段 。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 ,2019年10月—2020年3月 ,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  分区域来看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 ,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6.4% ;发生重污染60天次 ,同比减少58%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次之 ,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3.6% ;发生重污染395天次 ,同比下降36.2% 。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1.4%;发生重污染152天次 ,同比下降34.8%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 ,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目标 ,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4% 、2%和3% ,以及重污染天数分别同比减少6% 、2%和3%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 。蓝天保卫战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值得欣慰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 ,一方面 ,优异的成绩和“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大气十条”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中央到地方、各地区各部门 ,在控煤、治污 、管车 、降尘等领域都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 ,久久为功 ,“人努力”的作用要充分肯定 。  “另一方面 ,要认识到这个秋冬季受疫情影响 ,一些领域工业生产强度明显降低 ,机动车行驶明显减少 ,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这并非常态化情况。”马军说 ,春节期间北方地区遭遇多次重污染天气 ,这提醒网站大全 ,蓝天保卫战任重道远 ,还远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  80个城市中 ,只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三大重点区域80个城市中 ,多数城市完成了各自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7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 ,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要求 。  分区域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 ,为47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是河南安阳市 ,达到94微克/立方米 ,比北京高出了1倍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山西阳泉市 ,仅为3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安阳达到33天 。  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浙江舟山市 ,为19微克/立方米 ,浓度最高的城市安徽亳州市为73微克/立方米 。21个城市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安徽淮北市 ,达9天。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山西吕梁市 ,为45微克/立方米 ,浓度最高的城市是陕西咸阳市 、山西运城市(并列) ,为84微克/立方米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吕梁 ,为1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咸阳,达到26天 。  看空气质量改善幅度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河北保定市改善最明显 ,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 ,同比下降25% ;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  在长三角地区 ,浙江绍兴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6% ;江苏徐州市和安徽亳州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 ,降幅最大 。  在汾渭平原 ,山西吕梁市和河南洛阳市改善明显 ,吕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洛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 。  运城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空气质量甚至发生恶化——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 ,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 。  “客观说 ,现在的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 ,明显呈现影响范围变小、积累时间变长、持续时间变短 、峰值浓度变低 、污染程度变轻的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 ,不过受特别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后 ,仍然会出现重污染天气 ;总排放量有所降低 ,但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数几个城市积聚 ,使这几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承载量远超环境容量 ,就会发生重污染 。  “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既是一个城市的问题 ,很多时候也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 。”马军说 ,拿运城来说 ,一方面 ,运城工业结构比较重,燃煤量比较大,排放强度高 ,自身需要去努力 、去改善 ,另一方面汾渭平原区域内存在污染传输 ,各个城市也会互相影响 ,区域内各城市要有“一盘棋”意识 ,必须坚持联防联控联治 。  未来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和动态化治理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 。这场战役该怎么继续打?  “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 ,未来必须实施差异化治理 、精细化治理和动态化治理 。”贺克斌表示,各城市产业结构 、排放源组成 、大气污染来源各有差异 ,应针对各城市的达标差距 ,制定城市差异化的减排目标 。  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专家担心一些地方可能出现监管“开口子”的问题 。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坚决反对“一刀切” ,实施差异化管控 。“差别化管控的本意 ,是防止简单粗暴一刀切 ,让环境保护表现好的企业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 。”马军表示,一些地方借此希望放松环境监管 ,出台所谓免于处罚的规定 ,为一些超标违规“开口子” ,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  “环境监管当然要避免‘一刀切’ ,但该监测的 、该监管的 ,还是应该依据相应法规去做,决不能放松 。”马军说 ,实际上优胜劣汰并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把市场机会交给有意愿 、有能力履行好环境责任的企业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行政手段之外 ,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等市场手段在推动节能减排上大有可为 。“最近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开启全国试点 ,借助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蔚蓝地图数据 ,强化贷前环境审核和贷中 、贷后的长效监控 。”马军说 ,目前 ,蔚蓝地图数据已通过不同方式签约服务于十多家金融机构 。  蓝天保卫战起到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 ,在能源 、产业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 ,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仍有待释放。  “转变发展方式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马军建议 ,要在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 ,继续推动调整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的产业结构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释放减排潜力 。  专家表示 ,大气污染防治就像治疗慢性病 ,病因是长年积累导致;治病也如剥丝抽茧般需要耐心和毅力,没有所谓的“特效药”,持之以恒地推进能源 、产业 、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 ,久久为功 ,才能迎来更多蓝天 。

  • 分类: 行业新闻
  • 作者:寇江泽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4-29 10:28
  • 访问量:
详情

2019—2020年秋冬季 ,蓝天保卫战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三大重点区域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 ,要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 、动态化治理 ,才能挖掘更多减排潜力 。

回顾2019—2020年秋冬季 ,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人实打实的感受 ,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 。

近日 ,生态环境部通报三大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均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降幅 、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不过,依然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山西运城市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 ,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 ,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 ,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

秋冬季正是PM2.5浓度易升高 、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时段 。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 。

分区域来看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 ,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6.4% ;发生重污染60天次 ,同比减少58%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次之 ,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3.6% ;发生重污染395天次 ,同比下降36.2% 。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发生重污染152天次,同比下降34.8%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 ,均大幅度超额完成目标 ,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4% 、2%和3% ,以及重污染天数分别同比减少6% 、2%和3%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 。蓝天保卫战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值得欣慰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一方面 ,优异的成绩和“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大气十条”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中央到地方 、各地区各部门 ,在控煤 、治污、管车 、降尘等领域都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久久为功 ,“人努力”的作用要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 ,要认识到这个秋冬季受疫情影响 ,一些领域工业生产强度明显降低 ,机动车行驶明显减少,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这并非常态化情况 。”马军说,春节期间北方地区遭遇多次重污染天气 ,这提醒澳门所有的游戏 ,蓝天保卫战任重道远,还远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

  80个城市中,只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三大重点区域80个城市中 ,多数城市完成了各自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7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 ,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要求 。

分区域看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 ,为47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是河南安阳市,达到94微克/立方米 ,比北京高出了1倍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山西阳泉市 ,仅为3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安阳达到33天 。

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浙江舟山市 ,为19微克/立方米 ,浓度最高的城市安徽亳州市为73微克/立方米 。21个城市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安徽淮北市 ,达9天。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山西吕梁市 ,为45微克/立方米 ,浓度最高的城市是陕西咸阳市 、山西运城市(并列),为84微克/立方米 。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吕梁 ,为1天 ,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咸阳 ,达到26天 。

看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 ,河北保定市改善最明显 ,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5% ;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

在长三角地区 ,浙江绍兴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 ,同比下降28.6% ;江苏徐州市和安徽亳州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 ,降幅最大 。

在汾渭平原 ,山西吕梁市和河南洛阳市改善明显 ,吕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 ,洛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

运城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空气质量甚至发生恶化——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 ,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 。

“客观说 ,现在的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 ,明显呈现影响范围变小 、积累时间变长 、持续时间变短 、峰值浓度变低 、污染程度变轻的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 ,不过受特别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后,仍然会出现重污染天气 ;总排放量有所降低 ,但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数几个城市积聚 ,使这几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承载量远超环境容量 ,就会发生重污染 。

“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既是一个城市的问题 ,很多时候也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 。”马军说 ,拿运城来说 ,一方面 ,运城工业结构比较重 ,燃煤量比较大 ,排放强度高 ,自身需要去努力 、去改善 ,另一方面汾渭平原区域内存在污染传输 ,各个城市也会互相影响,区域内各城市要有“一盘棋”意识 ,必须坚持联防联控联治 。

  未来实施差异化 、精细化和动态化治理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 。这场战役该怎么继续打 ?

“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 ,未来必须实施差异化治理 、精细化治理和动态化治理 。”贺克斌表示 ,各城市产业结构 、排放源组成 、大气污染来源各有差异,应针对各城市的达标差距 ,制定城市差异化的减排目标 。

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专家担心一些地方可能出现监管“开口子”的问题 。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坚决反对“一刀切” ,实施差异化管控 。“差别化管控的本意 ,是防止简单粗暴一刀切 ,让环境保护表现好的企业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 。”马军表示 ,一些地方借此希望放松环境监管 ,出台所谓免于处罚的规定 ,为一些超标违规“开口子” ,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 。

“环境监管当然要避免‘一刀切’ ,但该监测的 、该监管的 ,还是应该依据相应法规去做 ,决不能放松。”马军说 ,实际上优胜劣汰并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反而会把市场机会交给有意愿、有能力履行好环境责任的企业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行政手段之外,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等市场手段在推动节能减排上大有可为 。“最近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开启全国试点,借助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蔚蓝地图数据 ,强化贷前环境审核和贷中 、贷后的长效监控 。”马军说 ,目前 ,蔚蓝地图数据已通过不同方式签约服务于十多家金融机构 。

蓝天保卫战起到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在能源 、产业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 ,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仍有待释放 。

“转变发展方式是最重要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马军建议,要在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行之有效措施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调整能源 、产业和交通运输的产业结构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释放减排潜力 。

专家表示 ,大气污染防治就像治疗慢性病 ,病因是长年积累导致 ;治病也如剥丝抽茧般需要耐心和毅力,没有所谓的“特效药” ,持之以恒地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 ,久久为功 ,才能迎来更多蓝天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上海澳门所有的游戏(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1-35120259
邮箱地址: sepg@szkrl.net
网站地址:
www.szkrl.net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通路118号天盛广场A座22楼

版权所有:上海网站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8011612号

m www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