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 水务行业是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 ,也包括一部分相应的衍生行业,例如再生水的生产与利用 、污水处理后所产生污泥的处理 。由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的水务系统向用户提供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 、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 ,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
【概要描述】 水务行业是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 ,也包括一部分相应的衍生行业 ,例如再生水的生产与利用 、污水处理后所产生污泥的处理 。由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的水务系统向用户提供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 。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 ,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
水务行业是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也包括一部分相应的衍生行业 ,例如再生水的生产与利用 、污水处理后所产生污泥的处理 。由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的水务系统向用户提供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 。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 、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 ,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 、供水能力大幅增强 ,水务行业市场化 、产业化程度加深 ,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
水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 ,是实现水务服务现代化的核心主体 。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先导基础产业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水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务行业呈现服务产业化、运行市场化 、产权多元化、管理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目前 ,我国水务行业的资本运营仍在探索和实践中 ,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各地水务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水务投资现状 ,借鉴水务行业内资本运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政府的支持下 ,充分利用各种资本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一、全球水务产业发展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 ,发达国家通过大力推行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化 ,水务企业或公有为主 、或公私互补 ,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供排水技术 、节水技术 、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以及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水务企业发展水平较高 。目前国际上3大水务巨头分别是威立雅 、苏伊士和泰晤士 ,它们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以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逐渐形成国际性的水务集团服务于全球 。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从19世纪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70%以上 ,进入了后城市化发展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已经放缓 ,城市朝着“低速高水平城市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市场经济引入时间较早,认可度比较高,水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 ,水务企业发展比较成熟 ,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水务体制情况及经营模式 ,可以看出 ,虽然它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私有制,但是在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却并不都是私有化 。无论是哪种模式,它都是各国在自己国家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各国自己独特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 ,适应形势需要而采取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它们看重的不是私有化 ,而是市场化 ,即如何增加竞争 ,提升效率和服务 。如果仅仅转变了企业的属性 ,竞争度没有提高 ,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二 、中国水务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 ,我国规模以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数量总计1346家 ,截至2015年 ,全国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491家 。2015年 ,我国水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达9807.78亿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销售收入1756.42亿元 ,同比增长了7.23%;销售毛利率为25.0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11%;销售利润率为5.94%;总资产利润率为1.06%;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为1323.39亿元 ,同比增长8.26% 。
三 、中国水务产业投资规模分析
2014年 ,我国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3136.43亿元 ,同比增长16.49%;2015年我国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3536.94亿元 。
四 、中国水务产业市场前景
预测“十三五”期间将是水处理高峰期 ,2015年是新网站大全法实施的一年 ,最严格网站大全法的推出将使得执法不严的现象得到纠偏。此外 ,2015年是“水十条”落地并全面执行的第一年,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 ,水治理行业景气度进入高峰期。预计到2021年 ,我国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 。
五、水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有较大改善空间
经过加工处理的水在管网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漏损 ,在中国这一指标平均为20%左右 ,在发达国家可以降低到8%以内 。漏损意味着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的浪费 ,尤其在中国整体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无异于巨大损失 。因此,通过降低供水过程中的漏损率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紧迫,城市供水管网在建设与升级改造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
2、资本多元化和运营市场化是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可以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 ,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大力推行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 、运营主体招标制度 ,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 。因此 ,水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就是资本来源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
3 、水价上涨仍有空间
近期全国各地水价上调,使得水价改革预期渐热。2002年到2009年间 ,中国的36个重点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的自来水价格年均增长率为4.69%、污水处理费年均增长率为11.9% 。从国外一些城市供水运营较成功的经验看 ,居民家庭水费应与电费开支相当 ,居民用水的需求价格曲线在水费支出占个人收入4%左右达到均衡 。而中国目前城区家庭水费 、电费开支悬殊(电费几倍于水费),水消费仅占个人收入的1.2% 。建设部在《城乡缺水问题研究》中指出 ,为促进公众节约用水 ,水费收入比达到2.5%-3%为宜 。
因此 ,水价拥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无论从中国水资源的稀缺状况还是从推进水务企业提升服务品质的合理利润要求 ,以及和国际水价水平进行比较来看 ,中国目前水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
4 、价格制定模式有望转变
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行业 ,长期以来一直是实行政府定价制度 。近年来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发展迅速 ,水价制定市场化也是业内专业人士的共同预期 。清华大学中国水业政策研究中心认为 ,未来的水价定价政策体系将使水价定价基础从传统认识中以资产确定收益转变为按照服务确定收益 。
5 、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区域供水
传统的供水模式通常是一个城市设一个自来水公司 。这种模式在解决城市居民的供水需求 、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80年代以后 ,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 ,水厂数量众多 ,分散经营 ,各水厂技术力量薄弱 ,资金有限 ,无法发挥规模效应 。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 ,缺少统一规划 ,取水口与废水排放口犬牙交错 。因此 ,镇 、村水厂无论在解决水质和满足水量需求方面 ,都存在着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困难。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 ,发展城乡统筹的区域供水,扩大城镇供水的服务范围是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符合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建设部近来大力推行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供水 ,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指导作用 ,同时运用市场配臵手段 ,打破行政区划束缚 ,统筹安排 ,推进空间资源整合和区域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 。
6 、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住建部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研究推广应用信息化关键技术 ,推进GIS 、GPS和RS集成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
北京市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 ,分别建立了分析管理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 ,尤其是水务局成立后 ,建立了北京水务的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 ,信息链路逐步理顺 ,数据共享开始推进 。上海市提出了数字水务的理念 ,依托上海信息产业优势 ,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水务发展需求为导向 、应用为核心 ,建设了覆盖全市 、城乡一体的防汛自动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和防汛信息服务网 、水文和供排水数据采集 、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等系统 。深圳市围绕实现水务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先后完成了多个水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
因此 ,通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水务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 ,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 ,促进水务行业信息资源共享 ,已经成为水务行业的必然趋势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海澳门所有的游戏(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1-35120259
邮箱地址:
sepg@szkrl.net
网站地址: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通路118号天盛广场A座22楼
版权所有:上海澳门所有的游戏(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801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