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水利部组织完成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


分类: 行业新闻

来源: 水利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3-08-28 11:34

   本站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黑土地保护法有关要求 ,水利部组织松辽水利委员会以2020年为本底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侵蚀沟数量 、分布及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侵蚀沟治理 、加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

  本次调查范围为东北黑土区108.75万km2,涉及内蒙古、辽宁 、吉林 、黑龙江四省区246个县,以2020年2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辅以亚米级高精度遥感影像 ,采用遥感解译 、野外验证 、典型区实测等方法 ,全面调查沟道长度50m及以上 、沟系汇水面积不大于50km2的侵蚀沟 。

  调查显示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量为66.67万条 ,其中主沟39.36万条 ,支沟27.31万条 。沟道总长度23.24万km ,沟道总面积4029.57km2 ,沟壑密度为0.21km/km2 。

  按沟道长度分级,50~100m的侵蚀沟占12.91% ;100~500m占69.49% ;500~1000m占12.68% ;1000m以上占4.92%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中有近九成属于发展型侵蚀沟 ,达58.96万条 ,经过治理或沟道植被条件较好的稳定型侵蚀沟为7.71万条。

  从分省情况看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四省区侵蚀沟数量分别为26.20万条 、5.46万条 、14.26万条 、20.75万条 ,分别占侵蚀沟总数量的39.30%、8.19% 、21.39% 、31.12%;侵蚀沟长度分别为10.62万km 、1.51万km 、3.68万km 、7.43万km ,分别占侵蚀沟总长度的45.70% 、6.50% 、15.83% 、31.97% ;沟道面积分别为2020.31km2 、232.32km2 、605.49km2 、1171.45km2 ,分别占侵蚀沟沟道总面积的50.14% 、5.76% 、15.03% 、29.07% 。

  从分区情况看 ,东北黑土区共涉及9个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 ,近九成的侵蚀沟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 、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 、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 、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4个三级区 ,分别占侵蚀沟总数量的33.19% 、20.23%、17.80% 、15.70%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主要分布在耕地上 ,耕地面积虽然仅占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的三成但集中了近3/4的侵蚀沟 ,达49.48万条 。耕地侵蚀沟的沟道数量 、沟道长度 、沟道面积分别占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74.22% 、70.74% 、69.11% ,平均每平方公里耕地上约有侵蚀沟1.45条 。东北黑土区耕地侵蚀沟直接占毁耕地面积达417.72万亩 。

  耕地侵蚀沟中发展型侵蚀沟占比达九成 。耕地中发展型侵蚀沟为45.01万条 ,占耕地侵蚀沟总数量的90.97% ,稳定型侵蚀沟为4.47万条 ,占耕地侵蚀沟总数量的9.03% 。发展型侵蚀沟中,沟道长度以50~1000m为主 ,占比95.97% 。

  通过选取4个侵蚀沟高度发育典型区 ,利用2021年侵蚀沟逐条实测数据与2018年实测或影像解译数据对比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特别是耕地侵蚀沟呈数量增加、沟道扩张趋势 ,典型区内每100km2每年新发育侵蚀沟数量在4~6条之间 。

  侵蚀沟的形成发展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东北黑土区雨热同季、降水集中 ,黑土土壤疏松 、抗蚀能力弱 ,在降雨形成径流冲刷地表作用下容易形成侵蚀沟 。同时 ,东北黑土区耕地垦殖率高 ,地形坡缓坡长 ,顺坡 、斜坡耕作是其主要耕作方式,由于缺乏配套的排水 、截水等径流调控设施 ,坡耕地汇水面大 、汇流历时短 、水流量大 、冲刷力强 ,进一步加剧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扩张 ,特别是耕地侵蚀沟尤为严重 ,直接蚕食耕地 ,影响粮食安全 。

  近年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 ,按照有关规划,落实专项投资 ,“十四五”以来 ,累计治理侵蚀沟2.11万条 ,保护耕地664.65万亩 。通过抽样调查 ,已治理侵蚀沟保存率为85.9% ,总体保存良好 。经过治理的侵蚀沟沟头溯源 、沟底下切 、沟岸扩张基本得到控制 ,能够持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有效缓解了侵蚀沟道对耕地的蚕食和切割,为粮食生产和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

  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落实黑土地保护法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 ,守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一是以耕地上的中小发展型侵蚀沟为治理重点 ,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 。加大中央和地方资金投入 ,以耕地中的中小发展型侵蚀沟为重点 ,对于长度大于100m的耕地发展型侵蚀沟依托专项工程实施治理 ;长度小于100m的耕地发展型侵蚀沟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土耕作开展治理 。同时大力推广柔性治沟技术 ,遏制沟头前进和沟岸扩张 ,增强沟道保土能力 ,改善沟道生态环境 ,加快治理进程 。二是以完善沟道排水体系为核心 ,分类施策 、系统治理 。编制松辽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制定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思路 、重点 、目标任务与技术路线 。针对侵蚀沟形成的动因和机理 ,构建科学的耕地排水体系 ,实施沟头沟坡沟底加固防护 ,科学配置工程 、生物措施 ,发挥综合防治效能,防止侵蚀沟变宽变深变长 。三是落实各方责任,形成侵蚀沟治理合力。依法落实地方各级政府保护黑土地的主体责任 ,构建中央地方紧密协同 、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土地使用者责任 ,建立用养结合 、保护效果导向的激励政策,转变不合理开垦利用方式 。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 ,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 、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治理侵蚀沟 ,加快侵蚀沟治理步伐 。四是强化对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管 。依法严格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开垦 、破坏黑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对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和利用的责任义务 ,促进黑土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


m www wap